Morphware.AI 研究报告
最开始是看到一些KOL在shill,然后去看了看聪明钱数据,发现数据很好,就上了点仓位开始深入研究。发现中文区基本没人在聊,就抛砖引玉总结一下资料。
项目概述
2021年9月份成立的项目,最开始是打算做GPU聚合器,后调整路线为自己租用和购买场地、设备提供算力服务。
官网:https://www.morphware.ai/
文档:https://docs.morphware.com/
团队信息
暂时看不出来什么,毕竟有挂名字背书的可能性,大概是前微软和前ConsenSys的这样一个设定。不过团队是实名(包括创始人有参与AMA、视频采访)这点避免了匿名rug找不到人的可能性。团队成员都有领英,不再赘述。
个人最喜欢的是创始人在tg频道的存在感,从2021年第一次私募到现在,仍然能够有韧性在群里面聊天并且看上去还有激情,这点是很佩服的,也让我认为这个项目有degen化的潜质,不是那种不能和CT共鸣的纯技术流看不懂的Crypto×AI项目。
详情可参考:https://docs.morphware.com/overview/team
商业模式
一句话:在巴拉圭伊泰普水电站旁租用与购买场地,为场地配置消费级GPU(A6000、H200)和ASIC(Bitmain S21 Hydros),利用水电站附近的低廉电价为AI项目提供收费服务,同时根据投入产出比配置一部分机器进行比特币挖矿盈利。
竞争力:成本端拥有低廉的电价,使得在产品服务定价上可以提供比现有云服务和专业 AI 训练平台低得多的价格。
代币 $XMW
目前代币效用暂无,分配如下:
50%:流动性池。
25%:Treasury wallet 。锁仓3个月,后线性解锁
15%:团队与顾问。锁定6个月,后分18个月线性解锁
8%:种子投资者,已解锁,$3M估值。
2%:战略投资者和信息安全团队,一年内每月线性解锁
目前代币交易具有5/5税收,即无论买卖都会被抽成5%,这部分收入将用于购买设备。
路线图
2024年:推出Morphware.com MVP,代币销售、设备采购、配置AI Agent
2025年:部署和公开测试,推出 Nvidia Blackwell 集群公开测试版
社群信息整理
在Tg群,创始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需要大家真假自辩:
设备采购与融资:
A6000 GPU将于10月14日交付,之后是H200 GPU和ASIC设备。设备已订购并在交付过程中,接下来还会采购更多GPU,直到容量达标。
团队通过购买设备并以5:1的贷款价值比率贷款,购入更多设备,然后通过发票融资进一步采购,最后通过盈利还清贷款。
场地:共有两个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简称DC)
数据中心1(DC1)是租赁的空间会作为初期的运营基地。
数据中心2(DC2)由Morphware自有,位于一个大型变电站前,无需支付租金。设备将在DC1填满后迁移到DC2。DC2需要90天左右进行建设。
资金使用与透明度:团队以52万美元谈妥土地购买,代理费用为3万美元,法律费用约为1万美元。未来,Morphware将定期发布完全审计的财务报表,已聘请审计公司负责财务审计。
代币税收与上所:
目前 $XMW 的交易实施5/5税收机制,直到财库累计到1000万美元后,税收将取消。
已经受到一些所谓一流交易所的接洽,但在税收机制废除之前,不会在CEX上市。
未来合作:
团队与Bitmain的对话已经持续多年,并签署了保密协议。
团队已经和Wintermute、DWF、CLS等公司展开广泛讨论。
Morphware的长期目标是自主生产芯片,并已与台湾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席以及台湾副大使就此进行深入讨论。
合同发布:关于项目的正式合同将于下周初发布,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
收入分析
团队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5%的交易手续费收入
设备安装好之后的收费算力服务(提供给AI项目或者挖矿)
最理想的情况,先不考虑人力成本,假设每天交易费$1M,那么按照5%的税率算,每天可入账$50k用于购买新设备。假设只考虑挖矿收入,目前Bitmain Antminer S21矿机价格 $5000,乌拉圭电费为 $0.06 每度,矿机每年净收入也约为 $5000 左右。
本质上,这个项目将Memecoin的税收再分配调整为能产生持续收益的生产资料,从而将一次性的fomo收入转变为可为估值提供参考的连续的现金流。
如上所述,一天入账$50k新设备,等于一年增加$50k的净收入,按照目前马拉松等矿企约10倍的市值收入比,等于每一天 $XMW 的估值会增加 $500k,一个月增加 $15M 的估值。可以设置一个乘数因子alpha来表示有多少收入会用于和代币持有人共享,若alpha为 50%,则每月估值增加 $7.5M。
以上计算有3个不确定变量:
交易费:无法确保大部分时间都会有$1M的交易量
设备杠杆率:团队会以5:1的比例抵押现有设备购买新设备,会扩张资产负债,但也提升了收益
产品收入:产品收入会持续不断变成一年回本的现金流,从而推高估值
风险
对个人来说,购买这个项目代币 $XMW 主要的风险如下:
团队并没有和巴拉圭水电站达成协议,只是看最近行情好出来捞一笔。最稳妥的方式是等下周团队将合同文件公布后再考虑是否入手,毕竟区块链没有信任可言。
代币暂时还没有效用,在法律结构上和设备、场地等所属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明,后续是否为代币开启利润分成完全取决于团队也就是代币合约开发者。
个人策略
已配置2万刀底仓,会根据后续项目进度披露情况、交易量情况以及代币市值调整。
中短期(1个月):从holder数量增长上来看,个人判断还没有见顶,此外CT上只看到一小波的老外KOL在shill,时间线上还没有达到最Fomo的时候。此外,只要交易量能够维持住,项目估值就在不断上涨,本身具有抗爆砸的韧性。这一点比memecoin甚至还好一点,因为如前所述税费会变成项目持续的现金流。
长期(3-6个月):$50M市值是一个坎,如果破了就可以看$100M。而到了$100M市值,这个项目如果不rug不搞幺蛾子可以说就进入平稳期了。届时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